《探索生命的组合》



(三)乾隆皇上六下江南,六次从南京的龙潭行三十华里的石板块山路,六次登上了镇江所辖的句容县的宝华山。他去干什么?他可是九五之尊一国之主啊。他是去看一位和尚……这个和尚是宝华山隆昌寺的住持,其法号叫见月。

今天若登上隆昌寺的观音铜殿,远远望去,对面山坡上正对着一座碑墓,石碑上刻着见月。

这位住持为什么自号为见月?他是向弟子及众僧尼暗示他已修行至见月了。同时他也向后来的修行者启示,当他们登上观音铜殿时,应了知佛门修行的必由之路是必须要见月。遗憾的是他仅仅修行至见月就入土为安了,而未能亲见如来。

有本古书叫《指月录》,上面记载的是中国古代得道高僧的修行成就。这个成就是什么?就是他们都见月了。若再往前修至一轮明晃晃的火红的大日,并能通畅交往虚空能量组织乃至生命的最高形式,亦是生命的最原始形式生命原图,那就明了,亦即就达到了所谓的真如妙境。但即便是这样,其依然是人,因为他还没有一走了之。还没能视死如归的甩甩手,无事有。说声走,头一扭,亦即浧槃。通过浧槃使生命升华,到那空不空处去。所谓的空不空处,亦即虚空。若从虚空升华至觉海,那就是以后的事啦,我们这里暂且不研讨这个话题,这属于后话。

虚空中存在的生命能量组织,其信息是互通的,尤如一个宇宙全息的因特网。但是人与这个因特网互联难度是极大的,若能在其网上通畅无阻难度就更大了,此即是佛门所谓的五眼六神通。

人类具有与虚空原性沟通的尚待开发的天然本能。如何开发这个人类意识的潜能呢?我在另一篇文章《漫话意识的潜能》和《真实的虚幻——生命原图》中已专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有兴趣的读者可登录网易博客或搜狐社区文学天地的灵异空间查询。

时空观念造就了人,使其看任何事物都有视角和立点。就是电视台的所谓的大视角,也是有视角。报刊中最中性的报导也还是有立点。这是因为只要是人,就有视角和立点。有视角有立点就有分别,就能分别出不同的相,不同的人和事,就能分别出我你他,就能分别爱恨情仇,喜乐哀怒……但是有分别就不能做菩萨,当然就更不能作佛。

必须是无依无倚,找不到立点,找不到视角,大智若愚的呆若木鸡。

正如古经曰:

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为菩萨。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为菩萨。

﹡ ﹡ ﹡

人类这个物种的特点就是有立点有是非的,即使以后成为佛菩萨的人,在他为人时亦是有立点有是非的。怎样才能无立点无是非呢?死了大概就无了,但死了也未必就能成为佛菩萨。比如有人含恨而死,有人含冤而死,有人不愿意死而死,有人轻生而死……如何个死法呢?唐朝古僧大颠说:须是大死一回方可了得!什么叫大死一回?

传说中的七龙女彩凤曰:呼君欲眠月儿低,几经辛苦不成泣。问君忧怯什么事,几经风雨无是非。 方知须是几经辛苦,几经风雨,真是作菩萨难啊,作佛更难。

昨晚看了央视一套的感动中国,其中那位哑女又是几经辛苦几经风雨,成就了千手观音……只有神与艺术的结合,才有可能塑造出永恒的的魅力。因为神是永恒的,就像千手观音。

现抄录一首鲜为人知的千手观音吟的曲词:

沧浪涛涛,金天碧海更从容。

问大地,平地狼烟几回风?

管天地,三重金爵更崇洋。

漫天伏地,景上添花又一人。

上 一 頁 下 一 頁 回 主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