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的基础常识 1 - 6

/妙航 

 

本文是为非出家的修佛人提供的参考素材……

首先是心理准备。每个修佛人的背景不同,步入佛门的起因不同,所以修佛的心理也是各有差异的……共同点是苦海,不仅是物质领域里的苦海,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苦海,更容易促使人进入空门?

比如网上资料显示歌手李娜的出家是介于恋爱方面的原因,当然,这是个能够让社会接受的表层动机。实际上步入空门的原因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其中可能是某个因素为主导吧。

总之,在我们中国……涉及宗教的大体上都是一些心理弱势的人群。这些人在社会的某个领域,或者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比较失落,故而寻求新的寄托,心理上的寄托。

有一些人是属于家传,家庭或者是亲朋好友的影响,是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因素影响的。

步入修佛领域……初始,可能会比较开心一些——总算是心有所托了吧?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个修行领域——极为杂乱?甚至是变态……

从理论上你应该了知,宗教是属于社会的非主流意识……因为社会的主流就是想办法搞钱,然后就是——房子、车、高品位的社会环境,出国旅游,酒店聚会,大品牌的消费等等。

你应该意识到……你修行或者是修佛的潜在动机是什么?妄图获得在现实社会里不能够满足的慾望?这些慾望会使你在修行领域里以另一种形式展现。

这种现象会使你不断的迂回反思,你应该意识到,你并不是个真正的修行者?

这些……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极少有真正的!基本上都是各种因素的混合。

另一个问题就是——修行与宗教并不是一个概念。

宗教是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并不代表修行?

修行是对佛法的觉悟,但是佛法不入教!

教,宗教仅仅是一种组织形式,佛教并不代表佛法;道教并不代表道法;基督教并不代表基督;天主教并不代表上帝……仅仅是那些宗教是以——佛菩萨说教;以成仙得道说教;以基督救苦救难说教;以向上帝赎罪说教等等。

并不是让你必须脱离宗教……是让你心里了知——佛教不代表佛;道教不代表道;基督教不代表基督;天主教不代表上帝。

那么谁能够代表佛菩萨、太上老君、基督、上帝等等呢?不仅是任何宗教不能够代表,任何人也是不能够代表的……因为,佛菩萨、太上老君、基督、上帝等等的——是虚空。

棒打虚空不疼;火烧虚空不燃;色淫虚空不染;水浸虚空不湿……这个就是所谓的佛菩萨、太上老君、基督、上帝——不是人,也不是物。什么也不是……是个空。

所以你修来修去的就是这个空。想想吧,你到底是想修个什么?什么也没有呀!

你还没有地方去喊叫——佛菩萨骗了我呀,太上老君、基督、上帝他们都把我给骗了呀……虚空听不见,就是听见了,也不会理睬你。

那么,你还修个什么呢?

简单的说就是……不要把修行当饭吃!实际上很多人(包括出家人以及在家人)都是把修行当饭吃的。有求于修行的成果,并以一些名词术语当作修行的本钱——搞钱。

如果你步入修行领域……遇到了那些口若悬河,一套一套的名词术语的人——这种人是试图先声夺人,以便能够降住你,利用你,役使你……

修行的好坏高深,是不是什么高僧大德等等的,并不是嘴上的功夫。还要提防那些张口就是什么行善的……

因为,但凡是刚刚步入修行领域的人,都是处于精神比较低靡的状态,是个防范意识最低的时期……也是最容易被骗的时期。

接下说说物质上的准备吧……

道具——犹如唱戏,进入角色就需要有一些行头。你登上了修行舞台,扮演一个修行人……多多少少的就会需要一些道具。这些简单的道具可以帮助你进入角色,可以使你产生一些心理反应。

1、寄托的目标——佛像(画像、塑像);太上老君画像;圣母画像;基督画像(或者是十字架之类)……任选其一。

通常是相互不掺乎的……比如你皈依的是佛教,或者是你信仰的是佛教,你供奉的是基督十字架,或者是太上老君等等——那些宗教学家就会指责你是个不伦不类了?

但是民俗信仰的包容性、兼容性、通融性的弹性指数极大——比如这个人就是同时摆上佛菩萨、太上老君、圣母和基督等等……再摆上个狐仙?

在你自己家里……谁也管不着!而且是完完全全的符合佛理佛法——没有分别心!

因为佛教认为,万物皆有佛性。所以基督像、圣母像、太上老君像、狐仙像等等——具有佛性。如果是万物皆有佛性的话……就是臭虫、虱子也有佛性呀?

这个就是佛的包容性……平等心,平常心,平静心,无分别心。

修行或者是信仰,不一定就必须是信仰某个宗教。为什么不能够一切宗教都信呢?比如,又信佛菩萨,又信太上老君,又信基督,又信圣母,还信狐仙,还信花仙,还信天仙七仙女,还信地仙白娘子。又信观音又信王母娘娘……大杂烩信仰。

实际上这种大杂烩式的信仰就是萨满信仰,或者叫做女巫信仰。这种信仰在道教、佛教——都是合理的!比如道教是万物皆有灵性;佛教是万物皆有佛性。

我个人提倡这种大杂烩信仰……有点像欧美的万圣节,热热闹闹。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宗教,不拘泥某种特定的教条……活的自在,信的自由。

但是,如果在你的香案上同时摆上——佛菩萨、太上老君、白娘子、七仙女、王母娘娘、基督、圣母、狐仙、花仙等等等等,太拥挤了呀?

你可以供上一张画像……上面有很多的仙神佛菩萨等等。或者是就供一张观音像,或者是一张佛像——以其代表你心中的一切。

人问:你的这种多宗教信仰……我们的民间信仰的确是这样的,什么都信!但是几乎是所有的宗教——都不会认同的吧?

妙航:个人信仰不需要任何宗教的认同呀。个人信仰没有必要必须是加入某一个宗教组织的。一个宗教如果是不能够包容一切宗教的话……那就表示这个宗教是有局限性的。但凡是个有局限性的宗教——那就没有必要去信仰它了吧?没有必要必须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呀?

人问:为什么不能够用一张基督像……代表七仙女呀?是不是基督代表不了王母娘娘呀?

妙航:并不是基督不能够代表吧,是信仰基督教的人……他们会坚决的说,基督不能够代表狐仙!并不是基督没有包容性,是人有分别心。人类的分别心形成了宗教的排他性。

不是佛菩萨排他;不是太上老君排他;不是圣母排他;也不是基督排他……是人小家子气,丝毫没有大家风范。

比如,几个人去一个信仰道教的人家去串门,那个信佛的人就不去拜太上老君;信上帝的人,信基督的人……也不去。这就是分别心。

但是我们的民俗信仰就宽松多了……上山拜山神,下山拜土地。

人问:还拜黄鼠狼……

妙航:社会人都会耻笑这些的,心理因素就是认为人是最伟大的,最了不起的。人应该主宰一切……

人问:人类的原罪——傲慢。接着说修行常识吧?

道具准备——

香案上最好是铺一块玻璃,做塑料窗的有玻璃卖。可以防止香倒下来烧坏了桌面。香炉可以使用大超市里卖的广口玻璃器皿替代。没有香灰……可以使用细沙子,或者是小米,大米等等替代。通常是上3支香……就是上1支香也是未尝不可的……小庙的人会说,1支香是引鬼的——那是因为小庙里的人心里有鬼。

传统的说法,这个就叫做立了堂口了。实际上所有的寺院庙堂、教堂等等的,都是这种堂口的放大。比如,你的香案上的观音是半尺高,寺院里的观音是3丈高——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寺院仅仅是你的放大;你的呢,是寺院的缩小,是个迷你型的。

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在家里设立香堂——须是要经由家里人的同意最好。不要闹成了家庭冲突……如果有家人反对的话——还是不要设立为好。虽说是信仰,但是要以生活为主,以家人为主。

满足了家人的不设立……你的这个信仰怎么办?

可以方便的变通——自己用个小本子,里边放一张观音像……烧香并不是信仰的必须。对着观音像默默的念叨念叨——这个就是信仰。也就是说未必就像庙堂那样……

2、行法——怎么修佛?

修佛与求佛是两个概念……绝大多数的去寺院上香的人都是求佛。

须是于心无求方为修佛。所谓的修佛就是——返本归源。道教也是这个……返本归元。

儒家思想……在宣传上是无神论,但是儒祖孔子是坚决提倡——以神道设教,敬鬼神……孔子不仅是提倡敬鬼神,同时还要远之。

远之就是必须敬畏,保持人与神之间的等级差异。

从资料上看,孔子没有详尽的讲述是以什么神,什么道……设教?但是孔子明确的认为应该按照商朝王室设置的神道来教化民众。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比较经典的有神论者。但是孔子尽管是提倡礼敬鬼神……同时提出远之——就是说孔子主张无求于鬼神,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我的认为是……对于信仰,以及修佛——应该是若即若离。应该是无求于佛,无求于菩萨,无求于鬼神。

孔子说的敬相当于即;孔子说的远之相当于离。

如若不是远之而是近之呢?那就是依附,只即不离……

 

另一个问题是……所谓的信仰,所谓的修行,所谓的修佛等等——表示你是个有神论者。佛教界的一些人士宣扬说,佛教是无神论的!这些人又进一步的宣说,佛教就是科学。

我认识这些人士……是机会主义者。佛经里有大量的仙佛菩萨鬼神,还有什么龙王阿修罗等等,还有罗刹,还有什么天龙八部等等。不知道这些人的脑袋里是怎么想的,居然宣说佛教无神的鬼话?

问题是这些佛教人士每天在寺院里的早晚课上唱经,或者是做道场——给鬼布食。如果是没有鬼的话……为什么还在如来大殿的门口,甩一些饭米粒去喂鬼呢?

所以说,修行或者是修佛的行法——首先就是个……到底有没有佛菩萨?有没有什么地狱、天堂、极乐世界、鬼神?

 

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即便是人类的85%以上的人有鬼神信仰,但是真理并不在于人数的多与少。

这个问题就像是宇宙到底是有没有边界?不能够因为人类找不到宇宙的边界就断定宇宙没有边界。

一个简单的命题就是——宇宙是爆炸或者是膨胀形成的现在,那么在宇宙没有爆炸、没有膨胀之前……那就是有个较小的边界吧?

宇宙之所以能够爆炸,能够膨胀——表示存在允许宇宙能够膨胀的空间。那么,宇宙爆炸、膨胀以后,是否已经充满了这个浩瀚的空间呢?

如果是宇宙已经充满了爆炸膨胀之前的那个空间——那就表示宇宙是有边界的……满,就表示边界。

如果宇宙没有充满……也表示宇宙有个边界而使得宇宙不能够充满?

人类想象不出没有边界是个什么样子?因为人类的环境是有限的,人类的行为是有限的,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思维也是有限的。

那么,修行、修佛的行法……是立点在信仰上的,而信仰又是建立在瓢把上的?建立在不确定,建立在不可知,建立在模糊,建立在想象……

所以,修行或者是修佛……只能够是个经验性的,而不是什么科学性的东西。

有一些人指责修行者,指责有信仰的人——你们享受着科学成果,却不相信科学?

这种人把科学与信仰对立起来了……科学是个现实领域里的东西,信仰是个虚空领域里的东西。现实与虚空是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领域……

信仰虚空的存在,不等于必须否定现实的存在。同样,相信科学,不一定就必须要否定虚空?因为科学的主流尚未研究到虚空领域……

所以,不应该认为有信仰就是反科学……但是,科学可以反信仰——因为科学的方法论决定了必须是眼见为实,推理只能够叫做科学猜想?

修行的行法……总原则就是——若即若离。在行中自己去经验,去体悟,去感觉。实际上生命的本身就是个感觉……比如人们能够感觉自己还活着。

是否能够感觉到自己已经死了呢?你不可能会感觉到你自己已经死了的,因为你现在还是活着的呀?

接下就是具体的修佛的行法……

修行的行法……总原则就是——若即若离。在行中自己去经验,去体悟,去感觉。实际上物质生命就是个过程,生命的本身是个感觉——生命就是感觉对环境的反应过程。这个过程犹如爬山……爬到山顶,生命终结。

所以,不要去追求生命的结果(山顶),生命的真实价值在于爬山的整个旅程……在于对这个旅途的欣赏、分享与感受。而达到了生命的目的地——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充其量也就是一口棺材吧?

以上说的是我们的物质生命……问题是有没有非物质生命?这个非物质生命就叫做信仰——一切宗教的基石。

比如,佛教里的所谓的佛菩萨……都是属于非物质的,都是在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里不存在的。

不论是我们的物质生命,或者是我们假设存在的非物质生命——这些生命的本质就是感觉。没有感觉就不存在生命了。

定义——生命就是感觉。时间就是生命对空间位移的感觉。时间并不存在,时间仅仅是生命的感觉。

虚空的非物质性的生命属于——感觉;

现实的物质生命亦是……感觉。

亦即,感觉不仅是存在于物质领域,感觉亦游离于虚空……

犹如一个同心圆——内圆叫做觉,外圆叫做感。

觉的性质是……光;感的性质是……音。这里的光音二相——不能够理解为物理性的?是生命的光音二相——感觉。

生命的物质载体……叫做色,色相。但是,虚空里的色相是反物质性的。

佛经里的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系指虚空色相,而不是物质色相。

所谓的信仰,或者是所谓的修行,就是这两种感觉的碰撞、交流,相互的作用。就是以物质为载体的色身人的感觉……去试图与虚空领域里的感觉的交融。

这种交融现象,中国道教叫做天人合一,出神入化,炼神还虚,成仙得道等等。天主教等等的叫做灵修……瑜伽叫做礼神冥想,佛教叫做……阿弥陀佛。

所谓的念佛,这个心灵上的念……就是试图与佛菩萨交融。

所以,行法的第一步就是——念佛!第二步——入禅。第三步——羞花闭月深般若。第四步——是心是佛,花开现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心靈淨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