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的基础常识 7-有钱难买五月旱
近日接连阴雨、大雨、暴雨……农谚曰: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如今的阳历六月雨,正是农历说的有钱难买五月旱。
农家为什么需要阴历五月旱呢——比如,我国主要的产麦区华北……每年都是在阳历6月10日开镰收小麦,此间最怕的就是连雨天。只要是一场雨下来,麦子全部倒伏难以收割,接着就是霉烂……正是,麦收时节风雨来。
当年大唐时代的白居易就是此时此刻骑马下乡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但惜夏日长……就是怕下雨。
画风一转——所谓的观,就是不近不远,若即若离。但去感悟,不能掺乎。
修行就是个观……应是若有若无,茶余饭后。不掺乎我,若即若离。如若是修行把自己的人我给掺乎进去了——此乃是修行第一大忌。
经曰:无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是为菩萨。
做到无我相是极难的,但是你可以尽量的不把自己的那个我给掺乎进去呀?
修佛的基础常识 8-念佛
接着说说修行的行法……一切所谓的修行,包括各个宗教领域、气功领域、民俗领域,总的原则就是——若即若离。
什么是若即若离——不这么,不那么。类似于儒家的中庸之道,佛家的中道行。意思就是不要走偏了……偏则下道。
切入修行领域最方便的就是念佛法门,表面上看类似于佛门的净土宗。实际上净土宗也并不就是成天的阿弥陀佛个没完没了的?之所以成天的念佛是因为还没有入门。
这个念佛法门……对一切的修行都是通用的。对道教修行,以及其它的宗教修行,气功修行等等……都是通用的。
比如天主教的修行实质就是个念佛……仅仅是他们把佛具体化为圣母了。一些佛教人士说天主教里的圣母就是观世音菩萨。天主教的一些人士反驳说——才不是呢? 他们说,当初天主教在日本传播时……是因为日本人不接受西洋圣母。当时的日本人只接受东土的观世音,所以那些西洋的传教士就搞了个方便法门——对日本人宣 说:西洋圣母就是你们的观世音!
那些西洋传教士就把西洋圣母像画成了观音像……以后,这些金发碧眼的观音像就流传到了我们东土。比如,浙江的那个多宝讲寺(汉密,能海上师的弟子)的知客室的墙上就挂着金发碧眼的观世音。
念佛法门是一切修行领域的入门切入点……问题是绝大多数人就是念了一辈子——也是没有能够入门?为什么?
修佛的基础常识 9-双修
前边简单的说了一些行法的步骤,亦即念佛、入禅、瑜伽秘密禅、入定……其中的瑜伽秘密禅就是通常人们所谓的阴阳双修。
问题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讲到这个课题……一些人就迫不及待的在那里干上了呀?那些都是不能够叫做所谓的阴阳双修的,那些都是属于人道上的性慾发泄。
首先就是——什么叫做阴阳双修?原理是什么?需要具足什么样的条件?怎样具体的操作?后果是什么?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密不可传的。
比如,藏密有所谓的阴阳双修,藏密叫做无上瑜伽秘密禅,系属藏密修行的最高境界。但是,前提是你必须在喇嘛庙出家30年以上,然后经过严格的考核,通过了以后方能够涉入这个领域。
我们的很多气功人,道人,汉密的人……刚刚涉入修行界没有几天就扬言搞什么双修了?而且还是以人道上的理解,说什么双修就是男女上床。
大颠和尚说——入五(入观)倒一片;入六(阴阳双修)就将军!
不用说是入六,但凡是入了五的(入观)——基本上就是个一塌糊涂,纷纷下道入了邪。
什么是入六就将军?就是死定了,死棋一盘。没解,没救……马后炮!
看看那些个急于搞什么双修的人……有几个是——即便是按照藏密的最低标准,能够在喇嘛庙里苦修了30年?
喇嘛庙里的做法是——4岁进庙苦修,35岁考核,通过了以后,再进修一段闭关入定——名之为活佛。仅仅是名之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佛不佛的。
所谓的阴阳双修是建立在入五(入观)的基础上的,为什么大颠和尚说,入六就将军呢?因为你的心性远远的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呀?你还是个我想、我相之人呀?
须是无我相,须是无我想……一想就错,有我就是人。
实际上藏密的人一旦涉入了这个领域……基本上也是个一塌糊涂,乱七八糟!
先放个风,这个领域的问题可以研讨,但是不要去试试,不要去实施。可以说,这是个修行领域里的禁区?
佛的基础常识 10-双修的果
行法的1……是念佛法门。2……是入禅。3……是瑜伽秘密禅。4……是入定——所谓的入定并不是说你就像是个寺庙里的泥胎那样假冒佛菩萨。这里的入定系指心定,在修行的次第上叫做入七,叫做默守成归,叫做默……
入禅叫做入五;秘密禅叫做入六。念佛呢?叫做哈欠连天,叫佛一声应一声,声声不绝耳——这个是最为关键的关键!没有这一步……所谓的修行就是个摆设,幌子,室内挂的字画——装饰给别人看的,自己还看不懂?
为什么修行的第一步念佛……还没有讲解就跳到入六了呢?是因为很多人急于上床……
先看看藏密的入六吧,藏密叫做无上瑜伽秘密禅……就是与度母的阴阳双修。在双修里的度母……亦叫做空行母,或者是飞天女,或者是飘花女。古印度修行者把她们叫做是……能够在空中飘舞的妙女。
古藏密者入六的前提是入观,并获得比较深层观力,能够观行至深般若……然后与观中所见的空行母阴阳……
以后的,乃至现在的藏密行秘密禅者,大多已经没有了观力,所以见不到空行母了。于是就拿活人当那些空姐……并把参与上床的活人空姐叫做度母。
这些活人度母能够在喇嘛庙里倍受敬仰……经过一段的上床之后,这些活人空姐没用了——给点物质上的纪念品,清出庙门……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吧,原来是卖豆腐的,那就去卖豆腐吧。
问题是这些历经阴阳双修以后的活佛……从中能够获得什么?上床双修,实际上就是个男男女女……在形式上与普通人的性交没有分别。
那么,下床以后呢?成佛啦……不可能的事呀,依旧是需要吃饭、拉屎、放屁,与普通人不二。但是这些人在经过苦行闭关以后……可以名之为活佛了。
那么,活佛到底是个什么?是个凡人……那么这些活佛死了以后呢,能不能够修出三界?没有一个是能够修出三界的呀!通通的六道轮回转世为人——4岁出家进了喇嘛庙……从头再来。
有没有不转世的活佛?有……但是都出不了三界——最为冒尖的也就是修成个六神和尚,还是个不能够了脱生死呀。
那么,真正的阴阳双修到底是怎么回事!
修佛的基础常识 11-是谁念佛
前边讲到……念佛法门是一切修行领域的入门切入点……问题是绝大多数的人就是念了一辈子——也是没有能够入门?为什么……
首先就是你为什么念佛?这里的念佛的念……是个什么意思?是个当下的意思。就是当下的你的心与情是寄托在什么上,或者是寄托在何方,何事,何物,何人。
净土宗的人为什么敲着木鱼,拈着念珠,嘴里唠叨着阿弥陀佛呢?叫做做功课。这个是不是在念佛……是也不是。
所谓的是……嘴上发音——阿弥陀佛。
所谓的不是……念是在心里,不是在嘴上。
常言道,佛在心中不远求。这种说法是有前提的——亦即,佛在心中,佛亦不在心中,并不是绝对的佛必须是在你的心中的!
你须是——用心念佛,佛在心中;用心礼佛,佛在心中。
佛是与心相应的,佛对应的是心,不是嘴。
经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并不是嘴是佛,嘴也不能够作佛。
那么用嘴念佛行不行呢?可以,须是配合你的想,你的专注——经曰,须是一心不乱!
麻烦就是这个一心不乱……几乎就是100%的人做不到一心不乱。天才能够做到,之所以是个天才就是因为特殊的专注,痴呆型的专注。
你的心思不可能总是专注在一个事物上,因为心思是飘忽不定的,叫做走神了。你与对方一边讲话,一边想着另外的事……你一边敲着木鱼,满嘴的阿弥陀佛……一边想着晚饭吃什么?一边拈着念珠一边想着那个居士能给我多少钱?
怎样才能够较长时间的专注?这个是所有的修行领域里的共性的问题。
什么能够把心定点在一处,定向于一方?情……情是心的导引。
心是个风标,八面风吹得心标箭头摇摆八方。情就是风……风情。能够吹动心标箭头的就是情。
问题是你能够对佛有情吗?如果你对佛没有情的话……佛不可能在你的心中。你就是念了一辈子的佛号——叫做说文咬字,不能够形成念力。念力的形成在于专注;专注在于心;心的定向在于情。
为什么民间的朝山拜佛,去寺庙上香……一些人不住的说,有感应了,有感觉了?
并不是佛在山上,并不是佛在庙里。是你的心里认为佛在那里!此时的朝山、寺院——这种形式使你比较能够专注于一时……所以佛在你的心中了。
通常人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方能够达到某种专注的效果。这个就是一切宗教之所以注重形式的根源,因为所信仰的并不在这些人的心里,所以就必须是借助某种特别的形式去渲染……就像是逢年过节,迎亲送葬等等搞的那些渲染一样——用形式来助兴,来吸引你的心。
所以,很多人都是在自己的家里摆上点什么?比如十字架,圣母像,观音像,香炉,并借助上香的形式去专注……
人们之所以需要形式,是因为心里没有……没有对专注物的情,没有对你所信仰的情。接下的问题就是……情从何来?
修佛的基础常识12-念佛原理
修佛4大步——1、念佛;2、入禅;3、瑜伽秘密禅;4、入定……
所谓的念佛就是为了入禅,因为佛在禅中坐……在1000多年以前的的大唐年代,入禅是修行的起步,不能够入禅的不视为修行。
大唐的禅师集中在湖南、江西两地,故而修行者奔走于湖南、江西——古代名之为走江湖。
走江湖的目的就是为了入禅,以及入禅以后的参禅。
佛门的禅……古道家叫做——观。刻在道家的庙门上——某某观。佛家的寺院大门上刻着某某禅寺。
进了道家的门……叫做入观门;进了佛家的院叫做入禅门。
但是,并不是说你进了那些寺庙的大门就叫做……入观或者是入禅了,而是提示你——只有入观、入禅以后……方能够名之为入了修行的门。
禅是什么?通常人们理解的禅就是打坐……名之为坐禅。实际上那些在庙里庙外打坐的人——并不知道禅到底是什么?只是知道坐禅就是腰酸腿疼……
那么,禅究竟是个什么呢?禅须是入观;观的就是禅。此禅就是婵……就是寺院里的众僧尼每天早晚功课时唱的——佛面犹如净满月。这里的佛面、净满月……就是婵、禅。
女换成了示——意思是礼敬。
单……口,比如单口相声。女口——如。故知,婵就是如。
大唐禅师说的,须是从女口出,从女口入……此即是禅。
禅是什么?月……此即是大唐禅师说的——指月录。
念佛为什么能够入禅?当然,须是心念,嘴上的功夫是难以入禅的……
问题是怎样才能够形成是心念而不是嘴念?
须是从情入手,情是敲门砖。因为心是靠情为导向的。如若是你对佛无情……你就不可能是在心里念佛。
但是你凭什么对佛有情呢?你能够对你的宠物有情,是因为你的宠物总是与你纠缠不清。可是你与佛又是有什么纠缠呢?没有吧……那么,你对佛的情又是从何来呢!所以你的念佛就是个口头禅,有口无心……
人在什么时候才能想到佛呢?人生低调的时候,不如意的时候,遭遇、倒霉的时候,逆难的时候……此即是佛门唱的——苦海常作渡人舟。
亦即,你已经是属于弱势群体的时候,可能就会寄情与佛了。但是,好了以后呢——佛,一边去吧!此即是人之常情……
悲,可能是你念佛的因由……这个悲就是个机缘,是某种机缘促使你念了佛。而当你真的是用心念佛,用心礼佛的时候——你可能会哈气连天!
念佛时的哈气连天……意味着虚空在向你靠近,或者是你已经被虚空关注了。当虚空能量接近你的时候,生理反应就是供氧不足。
此时你就要抓机问讯——你是谁?你是谁……不断的在心里问讯,同时要体会在心里的那些极为微弱的感觉……或者是心声,或者是所谓的耳音,或者是什么图像等等。
当你能够与虚空交流了……入观、入禅的起步。
此时就是——佛在面前。但是,佛亦不在目前……因为虚空领域极为复杂,是因为你的心复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