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资料 1 -石头马祖,2-大颠禅师

/妙航 

 

禅宗资料1-石头马祖

石头希迁禅师(700~790),唐代禅僧,俗姓陈……希迁的禅法总结于他所撰的《参同契》。

初,旋赴曹溪,投六祖惠能门下,受度为沙弥。

六祖故去,前往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依止先得曹溪心法的行思禅师,因机辩敏捷,受到行思的器重,授之于禅宗心法。

不久,行思又命希迁持书往参曹溪门下的另一位宗匠南岳怀让……

唐玄宗天宝初年(742),希迁离开青原山到南岳,受请住衡山南寺。石头和当时师承南岳怀让住江西南康弘化的马祖道一,称并世二大士。(令修禅者奔走江湖求教的两大禅师)

希迁弟子甚多,晚年付法给药山惟俨。于德宗贞元六年(790)逝世。 

希迁先在曹溪六祖门下受了熏陶,已有所证悟……

希迁自说他的法门“不论禅定精进,惟达佛之知见”,并说“能自知之,即无所不备”,都着重在这一点。

门人道悟问佛法大意,希迁答以“不得,不知”。又问,向上更有转处否,答云“心空不碍白云飞”,即暗示在悟入以后,机境可以无限开拓,自在运用。

相传希迁因读《肇论》至“圣人会万物为己”句,得到启发,对于《肇论》中所说的“法身不隔自他,圆镜体现万象”之旨深有契会……

于是有〈参同契〉之作。“参同”二字,原出于道家,希迁盖取其意,以发挥他的以“回互”为眼目的禅法。 

和希迁同时异派的禅家马祖道一,对于希迁的禅风,常有“石头路滑”之说,很足以道出它的特征。

希迁的禅风,显然带有哲学思索的倾向,和同时的马祖道一之盛倡大机大用相比较,它是近于静态的。因而他所创倡的禅法,也可以说就是一种禅思。这种思想,以后还结合了坐禅而续有发展。

续传到洞山良价(807~869)、曹山本寂(840~901),都向这方向发展,成为曹洞一派。

曹洞一派和同时马祖下再传临济一派,并世各行其是。

临济宗风以棒喝峻烈著称;而曹洞禅则回互叮咛,亲切绵密,颇重传授,表现出惠能门下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两大系各自发展,形成不同宗风的显著对照。

希迁的禅法,还经他的门下天皇道悟弘传,到五代时,更衍为云门、法眼两系,他们同样着重在“一切现成”,都和希迁所主张的“即事而真”的宗旨一脉相通。

禅宗五家中,沩仰一家早绝,其余四家除临济外,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家,在传承上都渊源于石头希迁。

曹洞禅后传入日本,迄今传习不衰。法眼的再传也曾繁衍于高丽。对于国内外的禅学界,希迁的禅思想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石头嗣法弟子,仅举这三位略说一下——丹霞、大颠(宝通)、长髭三师的禅风,即可足知石头禅道是如何的深固幽远却又冷峻多姿的了。弟子们得其印可亦非容易。 

马祖、石头是同时代的人,皆六祖而后的宗门巨匠。两师虽师承宗风有别,但所提持者毕竟为一事。两师道义弥笃,亲切无间,无丝毫门户畛域之见……

禅宗五家出自两师,以后各各曲立宗旨。

禅宗资料2-大颠禅师

大颠禅师(732~824),俗姓陈,讳宝通,祖籍河南颖川。

大颠出生于潮州(今潮阳市)。后与信丰人药山、惟俨同到潮阳城西郊的西岩削发受戒,拜惠照和尚为师。惠照是怀让的弟子。

不久大颠与惟俨到南岳衡山,参拜石头和尚,悟禅机。

(789年),57岁的大颠移居潮阳灵山寺,弘扬曹溪六世禅风,其弟子千余人,自号大颠和尚。

大颠著作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义释》及《金刚经释义》,又曾自写《金刚经》一千五百卷,《法华》、《维摩诘经》各三十部,藏之山中。《金刚经释义》及自写经已无存。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有日本续藏经本和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心靈淨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