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伊斯蘭教於西元7世紀起源於阿拉伯半島,由穆罕默德創立。目前的現狀是,伊斯蘭教已經成為亞洲的第一大宗教,亞洲共有40個國家,其中21個國家將伊斯蘭教定位國教,中國、印度的穆斯林也分佈相當廣泛。在中國的56個民族裏面,有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保安族、塔塔爾族、撒拉族、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和哈薩克族等10個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雖然伊斯蘭教起源於阿拉伯半島,但是沙烏地阿拉伯並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國家,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國家是印尼。我們都知道,基督教在世界的廣泛傳播是與殖民主義密不可分的,現在信仰基督教的地區,除了歐洲發源地,都是原來歐洲各大列強的殖民地。事實是,阿拉伯國家從未侵略過馬來西亞﹑印尼、馬爾代夫﹑孟加拉等國家,而現在這些國家都是標準的穆斯林國家,都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所以說,伊斯蘭教的傳播和佛教的傳播很相近,主要依靠文化的交流,才使不同民族不同種族的人們都皈依了伊斯蘭。自古代始,阿拉伯半島文化與中亞兩河流域的文化就密切相關,而且中東地區國家版圖也是變換不定,阿拉伯人、突厥(土耳其)人、波斯(伊朗)人在戰爭與和平中度過了漫長歲月,但是,歷史證明,阿拉伯人從未徹底征服過突厥人和波斯人。伊斯蘭教作為一個有生命力的宗教在這一地區迅速傳播,是因為他們有相近的文化基礎造成的,根本談不上什麽侵略與征服。因此,伊斯蘭是通過暴力或侵略的形式傳播到阿拉伯半島以外的說法是流行於中世紀歐洲的謠言,也是現在美國極力反對穆斯林國家的一個藉口。 而我們現在很多有學識的網友們就是通過閱讀歐美關於伊斯蘭教的文章、書籍瞭解的,可以說是片面之極。如果說伊斯蘭教是依靠武力傳播的,那麽,美國最著名的穆斯林——拳王穆罕默德.阿裏又是被誰的拳頭所威脅而信仰了伊斯蘭呢?
其次,伊斯蘭教是一個世界性的宗教,全世界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有黃色人種也有黑人和白人,大約有12億人口,相當於中國總人口,很壯觀。伊斯蘭不是一個可怕的帝國,沒有一個獨立的統治者,也不存在一個"留著大鬍子的神聖領導"。伊斯蘭教實際上是一種"個人行為的信仰"。 伊斯蘭之中不存在宗教的權威,或者宗教裁判所,或者大法師之類的精神領袖。穆斯林相信,在真主與個人之間不存在任何權威的仲介,任何一個穆斯林直接向真主祈禱。在眾多的穆斯林中,阿拉伯人不到總人口的18%'另外的10億穆斯林分佈在世界各地,各自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語言。伊斯蘭教主要分為兩大派別:遜尼派和什葉派。其中,遜尼派全稱"遜奈和大眾派",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正統派,人數約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中國的穆斯林大部分屬於此派。 什葉派的"什葉"的意思為"黨人"、"派別",該派以擁護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裏及其後裔擔任穆斯林的首領(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徵。目前全世界約有什葉派穆斯林8000萬人。主要分部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巴林等地區。而所謂的原教旨主義者,只是一些狂熱的宗教信徒,更是少中極少。將穆斯林看成一個單一的民族而稱"狹隘的民族主義"是無知的表現,是極其可笑的。
伊斯蘭教倡導的是眾生平等,這一點和佛教有相似之處,畢竟都是原產自亞洲的宗教。伊斯蘭教對於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是平等對待,沒有什麽異教徒、野蠻人之說。《古蘭經》中講到"未曾為你們的宗教而對你們作戰﹐也未曾把你們從故鄉驅逐出境者﹐真主並不禁止你們憐憫他們﹐公平待遇他們。真主確是喜愛公平者的。" 這顯然是對穆斯林的告誡﹐保護非穆斯林的命令﹐穆斯林應當以同樣的憐憫和公平待遇所有的人。對於戰爭,《古蘭經》裏面規定:"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敵人,你們不要過份,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歡過份者。你們在那裏發現他們,就在那裏殺戮他們;並將他們驅逐出境外,猶如他們他們從前驅逐你們一樣,迫害是比殺戮更殘酷的。你們不要在禁寺附近和他們戰鬥,直到他們在那裏進攻你們;如果他們進攻你們,你們就應當殺戮他們。不通道者的報酬是這樣的。 如果他們停戰,那麼,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 你們當反抗他們,直到迫害消除,使正義和主道得勢;如果他們停戰,那麼,除不義者外,你們絕不要侵犯任何人。"這句話說明,伊斯蘭的聖戰是有條件的,比如人民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進行自衛,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子兒女進行自衛,為了保護和平的社會和自己的祖國,這就是聖戰的具體內容。毛主席曾經說過: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世界上所有的侵略者都將被"驅逐出境外",這是不滅的真理。 伊斯蘭允許穆斯林拿起武器反抗邪惡,那是在自己的生命和信仰受到威脅時的自衛,而且必須有所節制,對待敵人也不可過份。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伊斯蘭濫殺無辜、大開殺戒的事件,即沒有類似希特勒屠殺歐洲猶太人,也沒有像日本人攻佔南京城後那樣的燒殺淫掠。
西方的媒體將"911"事件等各類自殺性襲擊事件都歸結於信仰問題,認為宗教信仰是萬惡之源,那是不科學的、不客觀的、缺乏實事求是精神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人想要白白送死,《古蘭經》上說:"你們不要自殺,真主確是憐恤你們。"但是,當敵人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殘酷的奪取了你的兄弟姐妹的生命的時候,你是否還會默然視之,還會冷靜對待。可是,面對著強大的武器,手無寸鐵的人們又能怎樣,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身縛炸藥者的悲哀。至於襲擊的物件,我認為,在一個主權遭到踐踏的國家裏,任何軍事行動都不能稱之為"恐怖"事件,既然美國人能夠無緣無故的殺死伊拉克平民,那末,任何親美的非戰鬥人員(當然包括聯合國工作人員)都會成為伊拉克人襲擊的目標。半個世紀前的中國人民,在苦難中正是通過不屈不撓的反抗,才取得了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現在,伊拉克的穆斯林們也有理由用自己的血肉鑄成巴格達的長城。
但真正的穆斯林捍衛真理,並不崇尚暴力,因為伊斯蘭的教義是相當嚴謹的。伊斯蘭的教義大致分為:三大教派:遜尼派、什葉派和蘇非派(還有一些勢力較小的派別)以及四大正統教法學派:
哈乃斐及其學派、沙斐爾教法派別、馬立克教法學派、罕百里教法學派。他們彼此有共同教法的根源——《古蘭經》。儘管如此,法學家們畢竟還是人,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和判斷,不可能全部一致,分歧在所難免。由於人無論在思想、身體還是社會方面,能力都極其有限,無論何時何地,總存在著差異,或許同樣一個東西,有人喜愛,有人憎惡,同樣一件事,有人視之有益,有人惟恐避之不及,這也是為何在伊拉克境內,同屬伊斯蘭教系的什葉派會屠殺遜尼派的原因之一。
伊斯蘭教徒信奉獨一無二、滿有權能、慈愛與憐憫的阿拉真神。伊斯蘭教徒若想獲得救贖,就必須在生活上嚴守五功(Pillars):
一、唸功(Shahada):默唸信仰要義「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阿拉使者。」
二、拜功(Salat):每天五次面對聖地麥加,向阿拉禱告、敬拜。
三、課功(Sakat):每年年終課稅,賙濟窮人。
四、齋功(Saum):守齋戒,特別在九月的聖月期間。
五、朝功(Hajj):一生至少一次到麥加朝聖。
回教真的不是只有不吃豬肉或是一天到晚跪拜喊阿拉(Allah)而已,事實上,不論是回教教派的區隔與各教派對基本教義的堅持,或者是回教與基督教、天主教之間的恩怨情仇或歷史交融,都在西方文化中有著不可輕忽的地位及影響;不要以爲讀了聖經就可以橫行全世界,不念念古蘭經,還是無法全盤瞭解西方文化的內涵。
在20世紀裡,回教的勢力已經不容漠視了,全球信奉回教的人民大約有10億人,在中東地區的回教國家是一個阿拉伯世界,回教在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影響力是不可輕忽的,回教教義的激進派已嚴重影響到世界秩序了。九一一事件的賓拉登和塔利班的極端回教教義派份子所進行的。恐怖行動,奪走幾千名美國無辜的人民,恐怖份子在回教世界以至於全世界影響的不只是國家的安寧,而是所有全世界人民的安全。
在這個民族優越性強烈的世界,世界秩序顯得更重要了。回教國家強烈反西方帝國主義,回教和西方對彼此都有刻板映像,從十字軍到波斯灣戰爭和九一一事件,就可看出回教與西方的衝突是越激烈,文化、歷史背景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包括許多複雜的因素,而這些因素都是長期累積的。
回教組織雖然一直是分裂的情形,但是回教徒所引以為傲的回教信仰卻不曾改變,〈〈可蘭經〉〉和真主阿拉是回教信仰的真諦,在〈〈可蘭經〉〉裡,回教徒的生活習慣和禁忌都深刻影響回教徒對宗教的信仰。
回教復興對於世界的經濟來說也是一大回教社會掌控世界的階段,例如石油危機,光是石油就可以控制世界的經濟和國家的生產
雖然這次九一一恐怖事件的主謀是回教中的激進派所為,但是別以為全部回教徒都是恐怖份子,激進派在回教社會裡只是一部份;大部份的回教徒都是堅守古回教教義的忠誠者,回教教義原本就是勸人要節慾,反對奢華生活、服從真主阿拉,也勸人向善,回教就像其他宗教一樣,我們不應該以賓拉登或激進分子的角色來看待其他全世界的回教徒。
今天我們看到伊斯蘭裡,好像有很多人發動戰爭、聖戰;其實古蘭經裡的聖戰是抵抗侵略,別的國家發動戰爭來侵略我們,我們應當要奮起抵抗,決不是去侵略別人,他們的精神是和平。現在由於一些好戰分子,把伊斯蘭的形象破壞了,全世界人一聽說伊斯蘭教,就覺得很可怕,好像他們都喜歡打仗,造成這種錯誤的觀念,進而對他們產生誤會。這些誤會的產生都是謠言,而且傳播愈傳愈訛。他們的經典並不普遍,一般人很少能夠接觸到,所以聽信外面的傳說就當真了,造成對他們的誤會、錯解。希望透過這份報告,能讓大家真正認識伊斯蘭,了解到伊斯蘭感化人類、醫療病態、指導人生、詳解萬物、悲憫普世的一面
經典、教義和禮儀穆斯林是真主意志的順從者。順從真主的意志,就是遵奉曾啟示於眾先知,最後在麥加和麥迪那降示於封印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系列天啟。穆罕默德去世後不久,這些啟示被收集、彙編成《古蘭經》。這部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被視為真主的言語。經文強調的主旨是真主獨一。他超絕萬物,至尊全能,而在多神和偶像崇拜意義上以物配主,則是不可寬恕的大罪;他普仁特慈,是引導信徒走向他的"天地的光明","比他的命脈還接近於他"。僅次於《古蘭經》的經典是聖訓集,即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默認的聖門弟子的言行的綜合記錄。收集聖訓的活動始於早期,至9世紀下半葉,隨著聖訓學的發展,出現六大聖訓集,被遜尼派奉為權威的聖訓實錄,與《古蘭經》同為教義、教法、社會倫理和學說思潮的經典依據。
穆罕默德十分注重實際,伊斯蘭教對信徒順從真主而規定的宗教信仰和義務,樸實而易行。基本信仰是:信仰真主是唯一真實的主宰;信仰吉蔔利勒為首的眾天使;信仰《古蘭經》和以前的諸經典為天啟;信仰眾先知和穆罕默德為封印先知;信仰死者復活和審判、後世的獎懲。有的還加上信仰一切皆由真主前定。
宗教義務就是稱為信仰支柱的五功:信仰作證(念清真言),謹守拜功(每日5次);完納天課(法定施捨),封齋節欲(每年一月),朝覲天房(一生1次);為主道而奮鬥,即聖戰,早年曾是重要的宗教義務。這些僅是最基本的義務,而伊斯蘭教法,即真主對於人類生活的全部誡命,還有更為廣泛的要求。教法在社會生活中的至上地位,使伊斯蘭教成為以律法為中心的宗教。教法的內容從宗教禮儀、社會倫理、政治制度、經濟活動到法律規範,幾乎涵蓋日常生活的全部行為,構成一個包羅萬象的應盡義務的體系。因此,伊斯蘭教不僅是宗教信仰和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
教法的實質性內容,穆斯林認為已在《古蘭經》中包攬無遺,只要加以認識和闡述即可。至於具體問題的解釋和適用,則求助於先知的聖訓。由此而發展的四大教法學派,在教法學中堅持公議的原則,承認各學派由類比推理作出的不同裁決。但什葉派堅持只有出自先知家族的宗教領袖,即不謬的伊瑪目,才有權傳述聖訓和詮釋教法,並因此否認公議和類比。不過,十二伊瑪目派的烏蘇里學派,以理性為教法的補充淵源,堅持教法學家運用獨立判斷的權利。這些正是兩大教派在教義和憲制上的分歧所在。